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我所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

    发布者:  时间:2017-01-16 00:00:00  浏览:

    

    由我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应物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在2016年9月底安装完成首次出光之后,经过三个多月卓有成效的调试之后,1月15日,总长100米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终于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激光脉冲可产生140万亿个光子(1.4x1014光子/脉冲),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先进光源,也是当今世界先进国家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先进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已经建成的大连光源是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光源的每一个激光脉冲可产生超过100万亿个光子,波长可在极紫外区域完全连续可调,具有完全的相干性;该激光可以工作在飞秒或皮秒脉冲模式,可以用SASE(自放大自发辐射)或HGHG(高增益谐波放大)模式运行。这一先进光源在化学、能源、物理、生物、环境等重要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率先建成这一先进光源对于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在这些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X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光源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的资助,由我所和上海应物所联合研制,项目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2014年10月正式在长兴岛开工建设。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所以及上海应物所的项目专家将进一步努力将大连光源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实验研究用户装置,为我国乃至世界提供一个独特的科学研究装置。

    此次大连光源正式出光后,为向社会各界积极正面地展示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及其深远意义,我所在长兴岛所区召开“世界最亮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研制成功”媒体见面会。中科院副院长王恩哥视察了装置并出席媒体见面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局长郑永和,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韩智勇;大连市副市长刘岩,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高大彬,长兴岛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奇,管委会副主任兰良生;上海应物所所长赵振堂;我所在所所领导;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19家中央主流媒体和省市媒体的记者出席会议。会议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

    会上,杨学明和赵振堂分别就装置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郑永和、刘岩、王恩哥先后发表讲话。郑永和表示,作为基金委第一个资助经费过亿的项目,大连光源的建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充分反映科学基金十二五开始实施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的项目经过5年的运行,现在逐渐进入收获的季节,也代表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创新产生了显著的绩效,这不仅仅是科学家的梦想变成现实,也是为科学仪器项目树立了典范。刘岩表示,大连光源的建成对于大连市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项目本身会促进大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并将吸引大批高端技术人才聚集大连,对于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头羊都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政府会积极落实与中科院的战略协议,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连化物所的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大连光源二期和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研发和建设。王恩哥在讲话中表示,大连光源的建成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随后,杨学明、赵振堂等与媒体记者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文/杨学明、关佳宁 图/胡蔚成、刘万生)